近年来,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工艺技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突破,为工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26本精品课程、2105道工艺题库、工艺大讲堂轮训、线上工艺技术讲堂……该厂工艺技术处基于“能力金三角”培养模型,构建“知识筑基—经验沉淀—技能精进—才能突破”的阶段式培养体系,从专业知识、工作行为、工作能力、工作效果4个维度对工艺技术人员实施动态评估,培育具备自主学习、系统思维和系统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工艺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。
安全可靠是工艺技术提升的基础,该厂围绕手工作业治理、风险防控、装备保障等3个方面系统推进工艺保障能力建设,为工厂推进“十四五”规划攻坚任务提供支持。
聚焦手工作业优化,该厂针对手工作业易出错、操作难度大等难题,全面梳理128项操作流程,建立包含50个环节的操作风险库,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。同时,该厂组织工艺、操作、检验人员成立专项小组,推进方案优化和工艺流程改进,经专项治理,显著提升生产稳定性。
在深化风险防控机制方面,该厂坚持“风险预判就是效益”的理念,从产品、管理、操作、技术四个维度全面排查风险,形成十大风险清单。
该厂强化跨部门协同,明确责任分工与风险控制措施,通过技术风险预审、生产现场巡查、技术措施验证等环节层层把关,实现风险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。
与此同时,该厂强化产品保障能力,构建工装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从设计规范、使用维护到报废更新均实现标准化管控。面对年度工装需求增长的压力,执行模块化设计方法,开发通用化设计模块,提升工装设计效率,保障重点型号100%按时交付。
数智化转型是提升工艺技术的主要抓手。去年,该厂工艺技术处完成无纸化变革,不仅让工艺文件彻底摆脱纸质载体的束缚,而且大幅提高工艺更改响应速度,为后续深度数字化转型筑牢了根基。
转型之路并非坦途。随着工艺精细化要求持续深化,工艺文件内容日趋庞杂,部分篇幅甚至达到数百页,操作人员在繁杂的信息中难以精准抓取核心工艺要求。
“我们要让工艺文件会说话。”面对新考验,工艺技术处以精益工艺设计理念破局,创新提出“结构化工艺+标准操作程序”双轮驱动策略。结构化工艺通过将相关各类要素拆分成独立的“模块”,便于重复使用和快速调整,进而提高工艺规程编制效率。
同时,车间组织15个专业领域技术骨干,针对焊接、热处理、表面处理等工序开展工艺要素系统性重构,对每个作业过程中的要素进行标准化改进,构建“问题溯源—标准操作—持续改进”的螺旋改进方式,最终形成154项标准操作程序。
“类似的工艺或零件均可使用这一套操作标准,车间将其转化成了图片、视频等可视化形式,让工艺文件标准变得简单明了。”车间工艺人员介绍。
(林少凯)